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子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10月19日,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组织师生赴南京市秦淮非遗馆,开展“探寻金陵非遗文化”活动,辅导员刘敏婧带领20余名学生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秦淮非遗馆全馆占地总面积约7400平方米,总展陈展示非遗项目135项,馆内拥有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合作传承人300人,现已获得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苏省“红石榴家园”、江苏省示范小剧场2022年度培育对象、“水韵江苏·网红打卡地”网红非遗体验、南京市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
师生们循着文化脉络,依次参观各展区,在秦淮灯彩、金银丝工等展品前驻足交流,深切感受非遗背后的匠心与智慧。二层非遗技艺核心展区与演艺区,成为师生们感受非遗魅力的核心阵地。学生们纷纷围站在展台前,专注参观两项特色非遗:绒花展台陈列着各式成品绒花,大家驻足观赏其雅致造型,感受传统绒艺的灵动;中医非遗展台,中药材与传统诊疗器具有序摆放,师生们直观的了解到中医非遗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意义。随后的南京白局演艺环节,演员们以婉转唱腔搭配生动念白,演绎极具南京地域特色的故事,悠扬曲调与现场非遗技艺展示的氛围相融,让师生们在视听体验中,读懂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

活动后半程,花灯专属展区成为新的探索焦点,这里集中展示了数十款秦淮传统花灯,荷花灯、兔子灯、走马灯等造型各异,灯身绣制的花鸟、山水纹样在暖光映照下栩栩如生。同学们放慢脚步,或凑近端详灯架的榫卯结构与刺绣细节,或与同伴探讨不同花灯的民俗寓意,不少人还在造型精巧的花灯前合影,定格与传统非遗的美好瞬间。大家纷纷表示,原本只在节日里见过的花灯,此刻近距离观赏才发现其背后藏着的匠心,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刻体悟到非遗传承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更在坚定文化立场中淬炼出文化自信。未来,电子与信息技术系的学子们会持续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将“非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