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汽车与机电工程系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6月29日至7月3日,汽车与机电工程系“青衿致远,躬耕海安”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苏省海安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情暖留守,爱暖童心
实践团队走进江苏海安墩头镇千步村,开展“情牵留守、爱暖童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知识问答、手工课堂、爱心捐赠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陪伴与成长支持。成员们用诗词大会、成语接龙等小游戏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扭扭棒创意手工制作引来了小朋友们热情参与,彩色扭扭棒在指尖翻转,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朵、动物、眼镜等手工艺品,孩子们脸上的纯真笑容与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交织成温馨画面。活动尾声,志愿者给孩子们准备了“爱心文具包”,鼓励孩子们不畏困难,勇敢追梦。
挥汗助农,情暖乡邻
为感悟田间劳动的价值意义,了解现代农业的科技赋能成果,实践团队走进海安高新区胡集村,开启富阳奶牛场与宝佳农场的田间劳作,近距离感受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与田园魅力。
富阳牛奶场里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令成员们眼前一亮,整齐划一的自动饲喂系统搭配科学配比的饲料,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大屏,详细讲解了关于奶牛生长周期管理的知识,大家深刻体会到科技为传统养殖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在宝佳农场的广阔田野里,农事体验如火如荼地展开,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手持农具,认真学习翻土、播种、除草等基础知识,尽管汗水湿透衣衫,泥土沾满裤腿,却难掩脸上的兴奋与喜悦,在亲身体验后,大家纷纷感慨粮食的来之不易,表示要更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的美德。
海安红途,时代传承
在全国文明村海安市高新区谭港村,实践团队实地学习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有着40年党龄的曹爷爷结合亲身经历给志愿者们讲述在海安这片土地上的抗日历史,重点回忆新四军陈毅部队黄桥战役事迹,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并现场题写“正德厚生”毛笔字。
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中,巍然矗立的27米高古铜色花岗岩“刺刀”,直刺苍穹,展示了新四军将士的英勇无畏;海安烈士陵园中巍峨的纪念碑上,镌刻着1946年苏中战役中牺牲的351位英烈姓名,无声诉说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与荣光;实践团队在海安市博物馆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感、文化沉浸感与互动体验感的交织,通过参观体验,让历史知识与红色精神“活”了起来,为同学们的成长注入精神养分,推动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戎装青春,不负韶华
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沿着荣誉长廊,实践团队感受着角斜民兵团的光辉历程。从“神炮手”曹莲凤女炮班5发5中震惊全军的传奇,到民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劳武传统,一个个鲜活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听党指挥、爱军尚武”的精神内核。
训练场上,成员们化身“迷彩学员”,在烈日下接受军事训练的洗礼。标准军姿挺拔如松,战术匍匐尘土沾衣,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细节。尽管汗水浸透衣衫、皮肤晒得通红,却无一人退缩。在实弹射击靶场观摩环节,大家通过专业讲解深入了解武器知识,真切地感受到“国之重器”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在与基地官兵的交流中,新兵们将青春献给军营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成员们对“青春价值”的深刻共鸣,在心中种下了“强国强军”的种子。
温暖岁月,心牵耄耋
在海安市恒源敬老院里,实践团队与老人围坐交谈,倾听奋斗年代的创业故事与人生感悟,为视力不佳的老人朗读报纸,帮助他们了解当下新闻;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细致地完成梳头、剪指甲等护理工作,用点滴关怀传递温暖。成员们还与老人们进行象棋对弈、台球竞技、猜谜语、击鼓传花等趣味益智活动,敬老院里欢声笑语不断。同时,成员们还带领老人练习八段锦养生操,配合工作人员完成血压测量,以科学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老人们眼中流露出的期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陪伴的意义。”
2025年的盛夏,暑气蒸腾中裹挟着青春的热忱,实践团队的五天时光虽如白驹过隙,却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刻下了滚烫的印记。未来,汽车与机电工程系会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发扬红色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报国志向,承担历史责任,让红色精神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