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个不良“校园贷”的字眼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引起了高校学子们的关注,它像一块毒瘤毒害着青年们的心灵,成为了广大同学口诛笔伐的对象。
同学们,何谓不良“校园贷”呢?不良“校园贷”是指一些非法机构通过“零利息”、“超便捷”、“零风险”等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学生向其借款,最终引诱借款学生跌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不良“校园贷”的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看清楚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远离不良“校园贷”,做到青春不欠债。
一个个真实案例就在我们身边,在某个高校中。一名小马学生一直想换一个新手机,但苦于囊中羞涩无法购买。这时游走于校园附近的不法分子的机会就来了。贷款推销员称,可以贷给他四千元买手机,而且利息只需要率百分之零点九九,这让他为之心动。于是,他就在推销员那里申请了两千元的借款。三个月后,小马接到了催促他还款的电话和短信,他这才发现,自己中了圈套。后来利息率百分之零点九九只是个噱头,这并非年利率而只是月利率。经过推演后 ,这份贷款的实际年利率达到了二十一点二五,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远离“校园贷”,青春不欠债,我们应该时刻警钟长鸣。
非法“校园贷”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以下六种形式,一是高利贷,二是裸条贷,三是传销贷,四十刷单贷,五是多头贷,六是培训贷。这其中,要特别警惕“培训贷”,它打着金融创新旗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通俗一点讲,所谓“校园贷”,其实就是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差,借东补西,以贷还贷,债务越垒越高的行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释放出了“中国之治”的最强信号,教育部、公安部联合有关部门正在对不良“校园贷”进行严厉打击。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有效防止不良“校园贷”呢?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诫勉: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盲目消费、跟风攀比的诱惑。
2、如有正当资金需求的,应当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3、保持理智,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留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家长商量,涉及人身威胁的应当立即报警。